欢迎来到变频电源|交流大功率变频电源|60HZ三相变频电源品牌厂家|优游用户手机版登录官方网站!
全国服务热线:+86-755-28612366      售后服务:13924598495

行业资讯

海外市场订单频传!中国储能企业全球竞争力显著

时间: 2025-01-30 22:59:32 |   作者: 行业资讯

  据悉本次签约的订单为东南亚地区迄今为止最大储能系统订单,在海内外储能市场之间的竞争都如此激烈的今天,拿下如此“大单”的阳光电源一下便成为了友商们的艳羡对象。

  事实上,这并非阳光电源第一次以获得“最大储能项目订单”、“最大储能电站”的形式吸引全行业目光。

  此前还包括与英国Fidra Energy签署的4.4GWh欧洲最大储能合作协议、与沙特ALGIHAZ签约的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和中国能建山西电建组成联营体与澳洲ZEN Energy签约的南澳最大独立储能项目和与Atlas Renewable Energy签约的拉美顶级规模的独立储能项目等。

  在全球储能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中国储能企业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高品质的产品、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快速的市场响应速度,已然成为了海外市场各类大型订单的主要“收割”力量。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前11个月中国储能企业在海外市场签约储能订单超过14.754GW/139.88GWh 。这些海外订单大多来自美国、欧洲、中东等多个国际重要市场。

  在当今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慢慢的变大的储能系统不再是规模层面的简单扩容,而是成为了技术创新的试验场和实力比拼舞台。从储能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到系统的运行维护、安全性保障,再到经济性的考量,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未知与风险。

  因此,只有那些具备深厚技术积累、卓越项目管理能力和强大资金实力的公司,才敢于并有能力承接这些充满挑战的项目,而阳光电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成立于1997年的阳光电源总部在安徽合肥,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创始人曹仁贤原本是合肥工业大学的一名教师,从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执教期间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1997年,随国家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的格外的重视,并正式颁布了相关的发展计划,曹仁贤看到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社会贡献绿色能源的无限可能。

  怀揣着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事业的满腔热忱,他毅然决定走出象牙塔,投身于创业的浪潮之中。于是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成为了曹仁贤实现理想、推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技术进步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舞台。

  在阳光电源初创时期,市场的不成熟与资金的匮乏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在曹仁贤和他的团队面前。为了可以让公司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站稳脚跟,阳光电源不得不采取一种灵活而务实的策略——涉足UPS不间断电源业务。

  这一决定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当时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在当时虽然光伏逆变器的前景广阔,但市场尚未成熟,加之资金的限制,使得阳光电源难以直接大规模投入光伏逆变器的研发与生产。

  因此,他们选择了从UPS不间断电源业务入手,这一领域虽然与光伏逆变器有所差异,但在电力电子技术、电源管理系统等方面却存在着共通之处。

  通过不懈的努力阳光电源成功生产并销售了大量的UPS不间断电源产品,这一些产品不仅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更为公司带来了宝贵的资金积累,也为技术团队在光伏逆变器领域的探索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彼时恰逢国家启动“送电到乡”工程建设项目,阳光电源依托其在光伏逆变器领域的技术优势与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出色完成了40座离网光伏发电站的建设任务。

  随着此次项目的成功实施阳光电源开始在业内崭露头角,并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市场口碑,逐渐赢得了更多国家级光伏发电项目的青睐。

  此后,阳光电源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逆变器,并在上海成功并网发电。成功打破了德国SMA、美国艾默生、德国西门子等外国企业在光伏逆变器领域的长期垄断。这一成就不仅提升了国内光伏逆变器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还推动了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公司光伏逆变器业务的逐步起势,到2004年手握两张“王牌”的阳光电源已然成为了领先行业的闪耀新星,然而在这一阶段曹仁贤却顶着压力坚决砍掉了UPS不间断电源业务,集中全部力量投入到了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工作当中。

  彼时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刚刚突破1GW大关,而国内光伏市场的增长也带动了逆变器市场的需求,为逆变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005年,阳光电源承接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的“光伏并网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凭借卓越的研发实力和深厚的行业经验不仅提前通过了项目验收,还成功完成了功率30kW以下系列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发技术与产业化工作。

  2008年阳光电源又成功研发出功率高达500kW的集中式逆变器。这一创新不仅明显降低了集中式逆变器的成本和故障率,还通过不断的产品迭代与更新,使得阳光电源的集中式逆变器技术得以在当年的北京奥运会鸟巢体育馆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

  2009年,阳光电源研制的500kW大型逆变器在地面电站批量应用。到2010年,阳光电源已拿下中国逆变器市场40%以上的份额。

  受到“惯性成功”的推动,在2006年阳光电源也同步开启了在储能领域的全新征途,向日本输送了首批储能设备。同年自主研发的储能变流器SC50成功应用于工业储能系统。

  到2010年阳光电源邀请IBM公司进行新一轮的战略规划,储能业务被列为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

  2011年,阳光电源登陆A股,成为“中国新能源电源行业第一股”,这一重大事件为公司各板块业务发展提供了新一轮的助力。其中,储能业务更是受益匪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14年11月,阳光电源与三星SDI成立储能合资公司,标志着公司在储能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合作不仅提升了公司的储能技术实力,还为公司开拓国内外电力储能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后,阳光电源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储能产品,如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等,逐步完善了储能产品线。

  业务领域的持续扩张也反向带动了阳光电源在技术层面的不断突破。2023年阳光电源率先推出了业内首个以光储构网型控制技术为核心的《干细胞电网技术白皮书》,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这一白皮书不仅展示了阳光电源在光储构网型控制技术领域的领头羊,更为整个行业指明了发展趋势。进入2024年阳光电源继续深化技术创新,对《干细胞电网技术白皮书》中的技术理论进行了再次升级。

  此次升级,阳光电源不仅巩固了ms级柔性惯量支撑、宽频振荡抑制等关键技术,确保了新能源的稳定并网运行,还进一步拓展了分区异步黑启、多站同期并联、源网荷储协同等先进的技术,为构建区域微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此外,阳光电源还发布了2000V高压光储系统,相较于传统的1500V系统,该系统在降低系统损耗、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储能领域,阳光电源推出的PowerTitan2.0是全球首个10MWh全液冷储能系统,同时也是首次实现“交直流一体化”极简结构的储能系统,该结构将电池单元与储能变流器(PCS)融于一柜,实现了电池、PCS、管理系统(BMS)的高度集成,不仅节省了设备占地和维护空间,还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性能。

  据相关的人偷偷表示,2024年至今阳光电源已在海外市场拿下超过17GWh的储能系统订单,其中PowerTitan2.0液冷储能系统在海外的订单量超过11GWh,相关订单不仅涵盖了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涉及多种应用场景和合作模式。

  除了扎实的创新技术基础,阳光电源极具前瞻性的全球化布局也为其亮眼的海外市场成绩提供了助力。公司董事长曹仁贤就曾表示“尽管现在是逆全球化,但我们的产品、技术、人才有优势,所以一定还要热情参加国际分工,积极争取我们的话语权。”

  的确,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公司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机会,减少相关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国际分工也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繁荣。此外,在国际市场上,话语权是企业竞争力与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拥有话语权的公司能够主导行业标准、市场规则和政策制定等方面,从而为公司能够带来更多的利益和机会。

  目前阳光电源已在海外建设了超过20家分子公司,覆盖全球六大服务区域,拥有490多个服务网点和数百家重要的渠道合作伙伴。这些服务网点和合作伙伴为阳光电源在全球市场提供了及时、高效的技术上的支持和售后服务,确保了公司产品的稳定运行和客户的满意度。

  与此同时,阳光电源也在全世界内进行了产能布局,以满足多种地区的市场需求。据工作人员透露,公司在海外的印度生产基地和泰国工厂产能已达25GW,之后还计划在海外设厂构建年产50GW逆变设备、15GWh储能产品的产能,以逐步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阳光电源还计划通过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申请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年产20GWh先进储能装备制造项目、海外逆变器设备及储能产品扩建项目等。

  在市场拓展方面阳光电源凭借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成功进入并深耕多个海外市场。在欧洲,阳光电源与多家有名的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拓储能和光伏逆变器市场。

  在美洲,阳光电源的产品已大范围的应用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网建设和新能源发电项目中,同时还积极拓展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为当地客户提供定制化、高效能的新能源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领航者,中国储能企业每一步坚实的发展都深刻体现了对技术创新的坚定信念和对市场潜力的精准把握。当前,随着国内外订单的源源不断,中国储能企业不仅再次巩固了在新能源版图中的领军地位,更像是一股强力而迅猛的力量,为全球储能行业乃至新能源领域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这一系列成就,既是中国制造业长期以来矢志不渝地推进技术创新、深耕市场拓展战略的必然回报,也是新能源产业蓬勃兴起、市场潜力无限释放的鲜明例证。中国储能企业的辉煌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很明显的成效,更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与宝贵经验。


上一篇:南方电网新专利:革新交直流同步电网技术的关键一步
下一篇:基于这些“小切口”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